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拥抱互联网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汽车拥抱互联网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书福称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忽悠老百姓,对此你怎么看?
李书福这话显然不对,老百姓没那么容易被忽悠!
其实,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怼互联网造成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互联网造车势力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他就曾说过,这些公司不掌握技术、也没多少钱,打着互联网的旗号造车,完全是为了圈钱。
在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他再怼互联网造车,想要表达应该的也是这个意思。
目前,国内传统车企对互联网造车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种就是以李书福为代表的,完全不看好。另外,还有部分车企则选择与互联网造车合作,比如江淮汽车、海马汽车、上汽集团等。
在当下的商场上,钱也许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将来能给人带来赚钱的机会,就可以找来大把的钱。
但正如李书福所说,汽车不同于手机,在技术上还是存在极高的门槛,而突然冒出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大多通过钱找来大量的传统车企人才,组成所谓豪华阵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核心技术。
但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期待行业中出现更多的玩家和竞争者,他们互相促进才能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
无论是互联网造车也好,传统车企也好,最终都得靠车本身来征服消费者,因为,老百姓真没那么容易被忽悠。
先说观点:如果李书福真的如此表态,那说明其思维还没有真正完全拥抱互联网。
自从百年前福特汽车发明了生产流水线,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推向了顶峰。
汽车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在这种分工越来越细,效率越来越高的状态中快速发展着。
但当互联网真正大举进入汽车行业时,最终整个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 互联网改造汽车行业的核心是再次提高社会效率
传统的汽车行业都是“设计-研发-测试-改良-生产”的过程,整个周期比较漫长。
而互联网公司则普遍将设计研发和生产分开,同时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模拟测试,缩短了整个时间周期。
另外互联网公司崇尚“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研发理念,使得产品在最终成型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满足一定的个性化需求。
这样一个反馈交互的过程,互联网公司具备很大优势。
2 科技的发展使得汽车形态发生根本改变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无人驾驶”、“交互技术”、“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某种程度上,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出行,而是成为了“第三空间”。
而汽车也不再仅仅是汽车,而更像一位“私人助理”。
人们将会越来越注重出行体验,而互联网公司在新技术应用的领域无疑更加具备优势。
3 互联网公司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在改造汽车行业
从汽车行业的历史来看,内燃机是其最复杂最核心的部件,也是传统车企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
但是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选择了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技术取代内燃机,直接破除了最大的技术壁垒。而且对用户来说更经济更环保。
结论&观点
汽车行业将是互联网改造的最后几个大行业之一。如此复杂庞大的行业改造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传统车企和互联网车企一定会发生多次交锋和融合。最终的汽车形态和出行体验将随着改变而变化着,这也将是互联网对人类最深刻的影响之一。
所以,李书福——拥抱互联网!
【关注&点赞】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会给你回复!
希望大家不要断章取义,事实上,本次李书福是这么说的:
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
现在很多人(拿)互联网、电动汽车到处忽悠,
这个东西(啊),我觉得也是很危险的,
老百姓的那一点钱赚的不容易啊。
我真的是很心疼、很心疼。
现在的投资经理太多了。
看吧,他并没有一棒子打死所有互联网造车企业。
其实李书福还发表过很多关于互联网汽车的评论。比如他在极客公园和百度联合发起的奇点创新者峰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和上面这段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有些互联网企业有了一些新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马上找富士康说“给我造车吧”,这样的公司不少。”
如果要说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其实他说的很对啊。确实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用PPT造车的。这年头汽车不是四个轮子一张沙发就搞定的年代,拿着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想颠覆汽车,那是他们对汽车了解的太少了。
看看当年如日中天的乐视现在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为自己的无知吃得苦果的企业还少吗?
还记得贾老板当年一句“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吗?
他确实如愿以偿了。
另外,我想李书福说这个话要比很多企业的领导人更有说服力。因为他本来也是外来者,当年可是做摩托车起家的,跌跌撞撞一路艰辛奋斗,并带着些许幸运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他比多数人都明白,踏入汽车行业需要多么大的精力,投入多少资本。汽车不是手机,把软件技术做好了固然很棒,但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些,对于来钱太容易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还不够刻骨铭心。
李书福的说法反映了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按照互联网公司目前的想法与商业模式,那就是忽悠老百姓,例如,贾跃亭,跑路了还在国外忽悠,今天说选好国内生产基地了,明天说车已快到广东了。
客观的说互联网公司想造车却不知道如何造车,现有的所有互联网公司想造车的,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是真能落地把车造出来的,只能说那是个造车计划书,而这些造车计划书还无从下手去往下落地。
所以,从目前互联网公司的造车梦想计划来研判,李书福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确实也能造车,互联网公司造车肯定不是贾跃亭的思路,自己去建厂造汽车,贾跃亭的思路再给他一千亿人民币,他也造不出来汽车,互联网公司现在的商业模式也是如此。
互联网公司造汽车一定是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不同于传统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造车必须在商业模式对传统汽车企业降维打击,一脚把传统的汽车企业踩在脚下,一举超越所有的传统汽车企业。那就是整合资源打造汽车产业集群,造出人类历史上最安全最美观,性能最全,最时尚的全新汽车。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网络,所以,首先从建立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入手,只有先把市场抓到手中,才是商业传奇的制胜法宝。
其次,整合全国连锁的售后服务网络及实体店平台,让所有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最优质体验的售后服务。
其三,整合全球最天才的汽车设计师,给他们足够的激励,谁设计出让消费者疯狂的汽车,给他期权激励,让一群天才的汽车疯子设计出让消费者疯狂的极致汽车来。
至于汽车的生产根本不用互联网公司自己生产汽车,现在全世界汽车产能都是过剩的,配件全配置,不用生产,组装汽车,现在大量的汽车厂家产能过剩没活干,让他们按我们的要求代工组装。
汽车品牌打造,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宣传炒作,通过互联网的疯狂宣传炒作,既打造品牌又开拓市场。
所以,互联网公司造车不能用传统的汽车商业模式,传统的汽车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投入多少钱也无法与传统的汽车企业竞争。只有通过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商业模式,才能超越传统汽车企业。
人说颠覆颠覆,乃那么容易被颠覆呀,尤其是庞大的汽车领域。李书福说互联网造车是忽悠,犹如当年格力的董明珠质疑小米的雷军一样。
不同领域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尤其是看待同一事物时,这样的差异通过语言及行动很轻易地显现出来。
这样的言辞能反映出一下几点:
1、李书福是旧世界的王者,做得多就知道做得不容易。
别以为旧世界就必然被淘汰,所谓互联网之类的新名词就必然胜出,那只是为了方便说而衡量的名词。
目前无人驾驶的布局,十大排名,前5大都是传统车厂,谷歌特斯拉只能排在后几位,百度还进不了前十。
2、目前的舆论、信息多是互联网化,也就是说所谓高科技公司造车的信息,多被互联网渠道所喜欢,所鼓吹。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新闻宣传得过火了,李书福不得不用更尖锐的声音提醒下,才能让人听到汽车专业领域的人发出的声音。
这是另外一种不平衡。
3、“忽悠百姓”,是不是互联网公司主动忽悠,还是我们百姓很容易被忽悠呢,这又道出了另外一个实质:新闻快餐的年代,人们很容易轻信,而那些已到更需注意言行,需要多些社会责任的互联网企业家却没有担负应有的责任。
继续和起家阶段一样满嘴跑火车,这对一个产业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忽悠老百姓只是要点掌声,忽悠政策,忽悠机构,可就有非常多的实惠了,有更多的钱,有更多的政策倾向等等。
我的看法是,希望听到更多李书福、董明珠这些传统企业家们的声音,他们如果不用夸大式语言怎么办,是不是要让媒体平台、信息平台更多元起来,是不是更加严肃的讨论要更频繁起来。
吆喝着时,就唱唱山歌吧。
马云牌汽车会火吗?
“马云牌”汽车为何销量那么火爆,它的优势在哪?
全球第一台互联网汽车,中国首富阿里巴巴最高领袖马云投资了整整十个亿打造的这最美的国产跑车,虽然挂着荣威的车标,
但是其和以前的一般荣威汽车根本不同,这是世界第一款互联网汽车,马云看来是要颠覆整个传统的汽车行业。

马云牌”汽车代表着一家传统汽车公司拥抱互联网的挑战和压力。这款号称“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的 RX5 ,说实话,仅仅从现场介绍的一些车联网服务来看,并没有看到 RX5 跟其他以互联网为卖点的汽车,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但从阿里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演讲中,我模糊地感觉到了 RX5 的一些与众不同。这位王博士告诉现场的观众,「我们讲Web时代到了移动互联网大家都在讲APP,如果你是个开发者,原来在这辆车上 App 又不见了。」
从这点来理解,阿里和上汽,并没有像很多厂商那样把汽车当做一个智能手机来开发,为汽车打造 App 生态体系。而是打造了一套基于云端和数据的操作系统,提供基于云端和数据的个性化服务。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好像是苹果和谷歌的区别。苹果把 iPhone、iPad 用户产生的行为数据,保留在硬件设备里,在硬件里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 Siri 和苹果地图的推荐。
而谷歌则是利用其大范围的互联网服务、安卓操作系统,在云端汇聚同一用户的行为数据,然后分析他们,按照分析结果为这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你 Gmail 里收到的机票信息邮件后,谷歌会在安卓手机里提醒你该出发去机场了。

侧面这款荣威非常动感时尚,黄金颜色的车漆,显得很土豪。

侧面这款车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5.1米,轴距超过了3米,和奥迪A6L差不多,看来这款车的定位非常高端了。

车尾侧面45度来看这款荣威,炫丽(参配、图片、询价) 的尾灯非常动感,低矮的车顶流线型的腰线从车前LED大灯一直连接到了尾灯,一气呵成设计很成熟。

超大的五辐射式的铝合金大轮毂,直径19寸非常硕大,整个车身非常低矮像是匍匐在地面上,而细长的侧面车窗则显得非常细小了,配合尾箱很是运动的造型,这款荣威颜值非常之高。

最新的这款马云牌荣威超级跑车,其尾灯使用了最新的连体式设计,一条非常细长的镀铬饰条连接了两个车尾灯,显得非常精致奢华。

互联网连接的车厢,中间的一块超大的显示屏,非常巨大,同时可以触控很多的强大的互联网配置,包括无线网wifi,娱乐系统等等
如果加上上汽推出的多项购车优惠政策,如2016年12月31日前购买2.0T四驱互联网智尊版和互联网智享版可获赠7000元购置费等,RX5的价格区间则“降”为9.98万~17.98万元。荣威RX5上攻下探,游刃有余,完全符合了“同等品质价格最优,同等价格品质最优”的描述通过城市SUV,它能够打击自主品牌SUV竞争对手;通过互联网SUV,它能够上攻被合资品牌霸占的价格区间。
这样的马云牌汽车,你愿意买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马云办了所湖畔大学,还办了所云谷学校(详细信息可搜索关注同名微信号 魔都家长荟 了解)。外星人这是无所不能的节奏。
至于马云牌汽车,我不太清楚是否是马云投的项目。如果是他投的,也未必火。众星都给他配戏的《攻守道》,火了没有?没有。
谢邀!
肯定会火,“马云牌”已经是一个品牌了,不管是汽车、房子、医疗,都会未出先火,因为他的平台太强大了,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很大的优势,都会比别人有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属性问题,基因里决定的。
所以,火是肯定一定会火的!但是不一定会成功!巨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
牌子不是重点。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细节与质量,马云牌傍一下马云大名确实能够更快融入市场,快速让受众认识,具有良好效果,但最终能否火还是有待大家的检阅。
2019年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深度合作的时代来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类企业合作,会有隐患。
生产企业没品牌,设计公司没有生产资质。
产品成功下线,销售出去,才是开始,后续服务才是品牌的价值提现。
高科技企业特点就是快,起来快,消失得也快,遇到金融危机会大片倒下。
如果品牌方倒下了,用车的客户服务肯定会受到影响。
怎么样避免后续的隐患,采取个什么模式,保证使用者的服务是这个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拥抱互联网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拥抱互联网公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